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
 首页 | 部门概况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研究生教育 | 规章制度 | 科研资源 | 新闻动态 
 
 平台基地概况 
 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 
 研究基地 
 开放基金 
 
  平台基地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平台基地>>平台基地概况
 
平台基地概况

高等研究院目前建有6个开放(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包括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烟台市滨海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省级)、“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滨海耐盐碱草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烟台)”、“山东省海洋牧场监测工作站”。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是鲁东大学协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6家单位共同组建。中心本着“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以生态修复技术为支撑,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创新驱动;以生态环保材料研发为重点突破,实施开放发展模式”的原则,立足近海生态保护、发展海洋经济,服务于区域建设。中心共搭建6个创新平台,即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平台、近海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滨海盐碱地改良与生态绿化创新平台、海洋立体监测与岸线整治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海水健康养殖环境友好材料与监控装备研发创新平台。

烟台市滨海草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山东省首个草种质资源库,2020年由傅金民教授领衔于申报成功。以建立普查、收集、保育、评价和利用为一体的草业种质资源异地库为目标,运用科学手段保育草业种质资源,特别是加强区域特有和珍稀濒危草种资源的收集保育工作,同时全面对草种质资源保育库进行评价、开发和利用,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草品种,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修复的需求,推动山东草业生态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重点实验室”是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土木学院联合建设,共设置4个研究方向,即滨海湿地生态过程与修复、海岸地貌演化与海洋动力过程、滨海水土资源利用与调控、滨海湿地环境保育与遥感监测。

山东省滨海耐盐碱草业工程技术中心是鲁东大学联合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金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利全生态林业有限公司、主要针对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搭建牧草及草坪草良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平台,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和咨询、培训等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搭建产业与科技之间的“桥梁”,推进山东省耐盐草业种植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同时为山东省盐碱地生态改良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心共设置4个研发方向,即:耐盐草业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创制、耐盐草坪和牧草建植土壤生态调控、耐盐草坪和牧草建植关键技术研发、耐盐草坪和牧草工程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山东省海洋牧场监测工作站是吕振波教授领衔申报,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8月批准设立的,主要为山东省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并开展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包括放流苗种繁育、海藻床和海草场建设、人工鱼礁设计与投放、增殖放流、贝类与海珍品底播等,以及开展海洋牧场年度监测与评价工作,为人工鱼礁的适宜性和海洋牧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烟台)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一批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名单,傅金民教授为技术负责人。品种区域试验是对新育成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及适应性进行全面鉴定,从而对新育成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优良草种从实验室、小面积试验田到大面积生产的必经桥梁,是连接科研、生产、产品、市场的纽带,可使草品种的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品种适种区域的确定更加准确,将有利于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动草种产业的发展。


Copyright 2016-2017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0535-6019657  邮箱:5029505@qq.com  技术支持:源通网络  邮编:264025